更新时间:2025-08-23 04:03:27
从来没有这么无聊的观影体验。还未倒好时差的我一度想关掉。
一个传记式的电影聚焦于一个小偷。小偷也罢,电影不是拍他高超的偷盗技巧,不是他与警察斗智斗勇,更不是他偷窃背后的苦衷。
画面也是浓浓的胶片味,山西口音令我永远无法适应,非职业演员浓厚的生活气。
转变来源于影片的结束。
对于以往看的大部分电影,观影过程常是奇妙的,观完再揣摩,却愈觉一般,再过一日,寡然无味;而这部电影,却在观完的后一日,在我沉睡的内心深处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虽然我观影量只是四百有余,我愿说:
小武之前,从无小武;
小武之后,再无小武。

现代人总是喜欢宣扬平凡的伟大,科长在我看来是解构了这样的伟大。小武无论是在何种意义下都不可能是伟大的,这构成了电影的底色。他不仅在自己的生活里是个失败者,他在友情、爱情、亲情都是妥妥的失败者。
然而,起初我对于这样的平凡是不齿的,我料想在现实里我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人的。一个小偷,一个道德不高尚的人,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,有什么资格谈尊严。这可以上升到道德形而上学,但我并不想批驳功利主义。我只是认为,科长用最自然的一种方式,将这个问题放在了台面,更重要的是科长的态度,是一种温和的关心,宽容的放大。

另一个主题是个人与社会的错位。歌厅是科长在电影里集中表现的,我想科长一定在谴责歌厅一类的现代形式对于汾阳的旧秩序的破坏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小武,这个爱去歌厅却不唱歌的零余者,显得迷人。电影里有一幕是小武脱光衣服在浴室里唱歌。印象很深的,恰逢这时妈妈走进房间:“看三级片啊!”我连忙反驳。但足可见科长镜头里的原始性。另一方面,在我的理解中,脱光象征着一种私人性,毕竟是不可能在有他者的场域下存在,那么这就与他在歌厅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对照。

整部电影里我最不喜欢的,是警务室以及结尾众人的旁观。首先,我并不觉得在现实里如果小武被抓会引起如此动静。再者,如果是想致敬戈达尔,再次界定“观者”与“被观者”,我会认为过于刻意,与全片自然至朴的基调也大相径庭。
看了《贾想》中他和林旭东的对谈,我了解到原来这是剧本之外,现场轰不走人群。那我就原谅他了吧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想给个四星,但又不想给了
满屏找爸爸:《旁观者》里的代际隔阂与亲情迷思
与原著比较下的一些想法
难看
静默的诗篇:论《旁观者》的东方叙事美学与情感表达
《时间之主》:瑕不掩瑜的美感实验作
细节解读
《旁观者》:在时间的褶皱里,打捞被遗忘的父爱
《日掛中天》值得二刷三刷N刷的优质电影,辛芷蕾就该拿影后
在2025年人该如何去活着?
10号舱的女人|没有悬只有疑的拉胯悬疑
怎么每一集都有金句……
离开宿主的寄生虫能活多久
看《德里镇》联想到《怪奇物语》不是很正常吗?
李玉宇宙:似曾相识宴归来
极端痛苦的现代人:肉体、精神甚至潜意识
一些南京路演的碎碎念
恐怖与唯美的结合——破除压抑,重拾人生
MLB的“新跨界”:娱乐蓄势,棒球破圈
关于女孩
不要一杆打死一船人
